日期:2022-11-22 09:48 點擊:
2022學年高三年級第一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卷
一 積累運用(10分)
1.按要求填空。(5分)
(1)________________,愿乞終養(yǎng)。(李密《陳情表》)
(2)屈原在《離騷》中表達自己雖然遭到不公的待遇,但是為了自己心中追求的理想九死不悔的語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或因寄所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蘭亭集序》)
2.按要求選擇。(5分)
(1)下列選項中,加點的成語使用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span> )。(2分)
A.在這陌生的城市中,突然遇到一個老相識,對于形影相吊的我來說,的確是一個令人欣慰的事。
B.在昨天的東京奧運男子百米短跑半決賽中,蘇炳添以急如星火的速度沖線,創(chuàng)造了該項目新的亞洲紀錄,昂首挺進決賽。
C.有些傳統(tǒng)產業(yè)真是到了日薄西山的景況,很難維持下去。
D.今天的座談會可說是群賢畢至,語言學界有名望的老先生全來了。
(2)將下列編號的語句依次填入語段空白處,語意連貫的一項是( )。(3分)
在中國古代文藝中,浪漫主義始終沒有太多越出古典理性的范圍,在建筑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實際上,它是以玩賞的自由園林(道)來補足居住的整齊屋宇(儒)罷了。
①仍然是把空間意識轉化為時間過程
②渲染表達的仍然是現(xiàn)實世間的生活意緒
③而不是超越現(xiàn)實的宗教神秘
④它們也仍然沒有離開平面鋪展的理性精神的基本線索
A.②④③① B.②③④① C.①④③② D.④①②③
二 閱讀(70分)
(一)閱讀下文,完成第3—7題。(15分)
文學的個人經驗與“他者”
格非
①什么是“他者”?學理論肯定知道胡塞爾的現(xiàn)象學,以及所謂的“現(xiàn)象學的還原”。“他者”是一個哲學概念,但是我不打算從哲學史給大家描述從康德到胡塞爾,到尼采,到海德格爾這整個過程。我想跟大家舉一些非常簡單的例子來說明什么是“他者”。
②大家都經常照鏡子,鏡子本身反映的是客觀的,但我們在照鏡子的時候,看到的圖像是主觀的,是自我與它“合謀”的,是欲望化的產物。心理學早就做過研究,很多人喜歡鏡子不喜歡照片,因為照片更接近于真實。“他者”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我們在照片里看到的那個自己。
③寫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處理經驗時如何發(fā)現(xiàn)“他者”。如果你在作品中沒有勇氣面對“他者”,那你作品永遠是在制造一種甜膩和唯美。我現(xiàn)在看很多人寫的東西,美得化不開,濃得化不開,全是這些浪漫的想象,看得實在是煩。它里面沒有陌生化的、堅硬的東西,非常流暢,也非常廉價,因為它根本沒有觸及生活的經驗本身。
④所以,我們要擁有自己經驗的財富,就必須經過“他者”的介入,這個當中最關健的一環(huán)是你敢不敢面對“他者”,要不要把“他者”引入我們面對這個世界的過程當中。
⑤我舉一個例子,博爾赫斯寫過一個很簡單的小說,是從《一千零一夜》里的一則故事改編來的,題目叫《兩個做夢人的故事》。故事講的是有個人因為一個夢千里迢迢去巴格達尋寶,卻被另一個當?shù)氐淖鰤粽吒嬷獕舻綄毑卦谥魅斯约业脑鹤永?。他聽到后趕忙回家,借這個故事我想表達的是,__________。這當中就需要“他者”的介入。在自己家你是挖不出財富的,你不知道財富在哪,不知道那些這經驗有什么意義。到遠方去,這個旅途看起來毫無意義,但實際上構成了找到財富的重要一環(huán)。
⑥寫作也是如此。馬爾克斯說,你只有遠行,才能真正了解自己的家鄉(xiāng)。一個一直生活在農村的人說不出農村有什么特點。只有從農村到了城市生存一段時間,就會知道所有城里和從前形成區(qū)別的,都是農村的特點。所以,我們引入“他者”的目的,就是把你的經驗的特異性顯示出來。如果你過于沉溺在自己有限的經驗里,以此自得,不敢去碰撞自身以外的經驗,那就是自戀。一個自戀的人是寫不好東西的。因為你并不知道你所擁有的意義是什么。
⑦過去沒有“中國文化”這個概念,正是西方文化進來之后,我們才有中國文化的概念、中國文學的概念,才有國學的概念。這些都是在“他者”的介入之后顯現(xiàn)出的。
⑧與此同時,我要告訴大家,中國經歷“他者”的過程是極其慘痛的,是被迫的。這個“他者”是打進來。從不服到服。辛亥革命之后開始向人家學習,于是出現(xiàn)了一種極端化的過程,開始產生了對我們所擁有的都厭惡的過程。直到今天還有人在嘲笑魯迅他們的激進主義,可是在他們的年代,這是必然要經歷的。沈姐的語文課堂。魯迅覺得中國的書一本都不要讀,吳稚暉說要把中國書全部都扔到茅廁里去。那個時代的人為什么很極端,因為他們發(fā)現(xiàn)了“他者”,發(fā)現(xiàn)了他者很強大。當西方作為“他者”首先吞并了印度,使得中國、日本惶惶不可終日。日本人開始了明治維新,之后連日本都成為我們強大的對手,中國人便不得不改革,所以當魯迅先生面臨這樣一個狀況,出現(xiàn)某種激進的、極端化的言辭和觀念,是非常容易理解的。他們的工夫沒有白做,正是因為我們和“他者”開始接觸,中國才走上了健康的道路。
⑨所以,今天我們要開闊心胸,千萬不要局限在自己的一點經驗里。如果都局限在自己的經驗里,那就成了經驗主義寫作,是毫無意義的。只有把你的經驗跟其他經驗進行碰撞,你才會找到你的特點,重新找到那個陌生的自己。(有刪改)
3.標題中的“他者”在文中的含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結合上下文內容,補充第⑤段畫線部分。(3分)
5.以下選項中推理的過程與第⑥段畫線句局部一樣的一項為哪一項( )(3分)
A.他只有在身不由己的時候才會放棄競選,現(xiàn)在他沒放棄競選,所以看來,他沒身不由己。
B.他只有在身不由己的時候才會放棄競選,現(xiàn)在他放棄競選了,所以,他處于身不由己的狀態(tài)。
C.他只要是候選人,就會進入現(xiàn)場?,F(xiàn)在他是候選人,所以,他進入現(xiàn)場了。
D.他只要是候選人,就會進入現(xiàn)場。目前他還沒有進入現(xiàn)場,所以,他不是候選人。
6.對文意推斷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往往不喜歡遇見“他者”
B.“他者”能夠幫助我們擺脫“自動化”的生活。
C.發(fā)現(xiàn)“他者”指的就是“博采眾長,兼收并蓄”。
D.發(fā)現(xiàn)“他者”要走出個人經驗主義的“舒適區(qū)”。
7.有人認為第⑧段的內容偏離了主題,你是否同意?請闡明理由。(4分)
(二)閱讀下文,完成第8—11題。(16分)
去烏鎮(zhèn),看望木心先生
李娟
①初夏的烏鎮(zhèn),煙雨迷離,還有陣陣涼意。踏上濕漉漉的青石板路,走進小巷深處,去看望木心先生。
②十三歲的木心,就在枕水而居的院落,聽著烏篷船吱呀的搖櫓聲,幾乎讀完了手頭所有的書。白發(fā)如霜的時候,他回來了,葉落歸根,像少年時一樣,住在古樸的小院里。品一杯龍井茶,嘗一塊定勝糕,和學生們談文學和藝術,看水邊的桃花開了,聽三月間的春雨聲和杜鵑鳴。
③他二十二歲時,拒絕了杭州一家學校任教的聘書,雇人挑了一擔書和畫畫的工具,上莫干山讀書、畫畫去了。他不要常人安逸、溫暖、舒適的生活,青春年少的他,早已決定要和藝術相伴一生,為藝術甘愿忍受冷清和寂寞。
④如今,他的著作靜靜地站在書柜里,我用目光一次次撫摸過它們,拂過他的《文學回憶錄》,這本書橫亙在歲月深處,堅如磐石。
⑤如果說,文化是有脈絡的,他仿佛一位習武之人,三言兩語就打通中西文化的脈絡。他學貫中西,中外文化信手拈來,融會貫通。木心從不仰望大師,也不是學院派,不說教,不遲疑,斬釘截鐵,內心卻如萬馬奔騰。
⑥烏鎮(zhèn)西柵木心美術館前墻上他在紐約的一張照片,中年的他穿著黑色的毛呢大衣,手里一根手杖,頭上戴著一頂禮帽,目光如炬,清俊瀟灑,儒雅堅毅,臉上棱角分明,宛如一幅版畫。他仿佛一位民國文人,穿越半個世紀的光陰站在我的面前。
⑦來美術館參觀的人不多,三三兩兩,門票只有十五元。我站在他的畫前,一彎曉月掛在夜空,群山默默,寂靜無言,連月亮的光芒都是清冷的。他的畫如此空靈、縹緲,有云煙蒼茫之感。這是畫嗎?還是歷史的云煙一不小心流淌在畫布上?他的畫,仿佛他自己的內心,靈性、潔凈,卻無比悲傷和蒼涼。
⑧在美術館中看見他在獄中的手稿。“文革”期間,他數(shù)次被捕入獄,三根手指慘遭折斷。有一次,他被關進積水的防空洞里,那里陰暗潮濕,不見天日,如同地獄。他把寫檢查材料的紙張悄悄節(jié)省下來,寫滿他的小說和散文。
⑨我低下頭靜靜看著陳列柜中的手稿,每一張都密密麻麻,字如小米粒大小,寫在粗糙的紙上。那穿越半個世紀的手稿,經過歲月侵蝕,紙張發(fā)黃變脆,字跡已經模糊,每一張紙的兩面都寫滿了,不留天地。這些手稿有六十六張,共計六十五萬字。
⑩我站在一張張手稿面前,忍不住淚水盈眶。那段暗無天日的歲月,帶給一位藝術家多少精神與肉體的折磨和苦痛?是這些小米粒一樣的文字,支撐他走過那些屈辱苦難的歲月。也是這些文字,給予他暗淡的生命一點點幽微的光亮。
?看著這些手稿,我恍然想起畫家梵·高的《星空》,梵·高生命最后的幾年里,他一直被關在精神病院。只有一扇小小的鐵窗,能讓他看見外面世界的朝陽和霞光,也是那一扇小窗,讓他看見湛藍的夜空中滿天的繁星,正因如此,他才創(chuàng)作出不朽的杰作——《星空》。
?文學是什么?我問自己,也問鏡框里的木心。他回答:是星辰!無論黑夜多么漫長,總有幾顆璀璨的星辰閃亮著,照亮著人們日漸蒙塵的眼睛和心靈。我聽他輕聲吟誦:你終于閃耀著了么?在我旅途的終點。
?木心的手杖,黑色的禮帽,讀過的書籍,他喜歡的藝術大師的肖像,如今都靜靜安放在他的故居里。莎士比亞、尼采、伍爾夫、貝多芬——木質雕花的相框里有他們的照片。無論他走到哪里,從烏鎮(zhèn)到紐約,他們一如芳鄰,一直陪伴在先生身邊。
?我喜歡他的詩歌和短句,那么干凈而熱烈,率真而明亮,睿智和風趣。他說:藝術是最好的夢。世上有多少墻壁呀,我曾到處碰壁,可是至今也沒畫出我的偉大壁畫。
?除了災難,病痛,時時刻刻要快樂,尤其是眼睛的快樂。要看到一切快樂的事物,耳朵要是聽不到快樂,眼睛可以。
?我喜歡畫家梵高,木心說:“梵高在博物館,我在路上走。”這是一九八三年,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舉辦特展《梵高在阿爾》,木心看畫展后,寫成此詩。第二年,木心在哈佛大學舉辦個人畫展,二零零一年他在耶魯大學美術館舉辦畫展。這距離他19歲第一次在杭州舉辦畫展,已經過去了近半個世紀。
?木心先生說:“文學是可愛的,生活是好玩的,藝術是要有所犧牲的。”他說:“我是一個在黑暗中大雪紛飛的人??!”他的一生,歷經磨難,孤獨漂泊,孑然一身,無妻無子。他只和文學、繪畫、音樂、藝術在一起,和世間的一切的美相濡以沫,相攜到老。
?他說:“人們看我的畫,我看人們的眼睛。平時,畫沉睡著,有善意的人注視著它時,醒了。”
?醒著的不僅僅是木心的畫,還有他的靈魂。
?細雨如絲,思緒如雨。(選自《2016中國年度散文》,有刪改)
8.文章第①段第—?段都寫到梵高,視角和用意有何不同?請結合內容加以分析。(4分)
9.賞析第?段畫線句的表達效果。(4分)
10.分析文章最后一段在文中的作用。 (3分)
11.請用《文學的個人經驗與“他者”》的觀點,對木心先生的成就加以分析。 (5分)
(三)閱讀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2—14題。(8分)
(甲)《七哀詩》
曹植
明月照高樓,流光正徘徊。上有愁思婦,悲嘆有余哀。
借問嘆者誰?言是宕子妻。君行逾十年,孤妾常獨棲。
君若清路塵,妾若濁水泥。浮沉各異勢,會合何時諧?
愿為西南風,長逝入君懷。君懷良不開,賤妾當何依?
(乙)《氓》
《詩經》
氓之蚩蚩,抱布貿絲。匪來貿絲,來即我謀。送子涉淇,至于頓丘。匪我愆期,子無良媒。將子無怒,秋以為期。
乘彼垝垣,以望復關。不見復關,泣涕漣漣。既見復關,載笑載言。爾卜爾筮,體無咎言。以爾車來,以我賄遷。
桑之未落,其葉沃若。于嗟鳩兮,無食桑葚!于嗟女兮,無與士耽!士之耽兮,猶可說也。女之耽兮,不可說也。
桑之落矣,其黃而隕。自我徂爾,三歲食貧。淇水湯湯,漸車帷裳。女也不爽,士貳其行。士也罔極,二三其德。
三歲為婦,靡室勞矣。夙興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靜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爾偕老,老使我怨。淇則有岸,隰則有泮??偨侵?,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12.《七哀詩》與《氓》不可能同時被收錄于以下哪部著作?( )(1分)
A.《古詩菁華集》 B.《風物志大賞》
C.《比興手法賞析大全》 D.《中華傳統(tǒng)文化鑒賞》
13.與《氓》這首詩歌中女子形象最為接近的一位是( )(2分)
A.晴雯 B.襲人 C.王熙鳳 D.秦可卿
14.《詩經》中“棄婦”的解讀由本義向象征義多元引申,這對后世中國文學的發(fā)展產生了深遠影響。請以《七哀詩》為例,加以分析。(5分)
(四)閱讀下文,完成第15—20題。(17分)
張復齋傳
(明)劉大櫆
①復齋先生,姓張氏,華容人也。先生幼即善屬文。入學后,值吳逆之亂,崎嶇兵革,與弟召修負母循環(huán)來巖谷間,喘不得息。
②康熙乙丑,成進士,知福建之晉江,多善政。上官將疏薦之,而先生以母老乞終養(yǎng)。百姓攀留不得,相率供其食用,泣送至洛陽橋者數(shù)萬人。侍養(yǎng)既二十年,乃起為江西之金溪。
③值歲歉,先生請谷得七千余石,多方賑貸,全活甚眾。會有上官倚朝貴為勢,其所屬郡縣皆脅使出門下,而責以厚贄。先生不忍從,遂解組歸。金溪之百姓攀留泣送如晉江也。
④當在晉江時,有賈人怨其繼母之誅求,而不養(yǎng)其父。其父詣縣訴。賈人行賄于先生,乞以貧為解。眾皆爭往視之,天方寒,賈人衣其父以新衣,而自著敝衣,為凍饑可憐之狀,且曰:“有衣皆以奉父矣。”先生故怒視其父,曰:“子寒如此,而不恤之邪?”呼吏持大杖來。先生睥視賈人,顏色如平常,猝指叱之曰:“若見若父之將受大杖也,而安忍視之,不孝何辭?”即以大杖撲賈人,而其父乃從旁泣。先生出賄付其父曰:“以養(yǎng)爾余年。”眾皆快之。
⑤民逋賦,久不能輸,及輸逋則賦甚多。先生詰知其鬻子也,乃捐俸入贖而歸之。有守瓜圃而斃者,暮夜莫知其為誰。先生集鄉(xiāng)民于社廟,閉門使袒褐觀之,一人膚體傷敗,先生叱之曰:“若往而盜若瓜值若之警相毆相持以至于此。”其人即屈服。先生之聽訟仁明多此類。
15.寫出下列加點詞在句中的意思。(2分)
(1)上官將疏薦之 (2)先生請詰其鬻子也
16.為下面句中加點詞語選擇釋義正確的一項
(1)遂解組歸( )(1分)
A.辭免官職 B.脫離組織 C.解開繩子 D.解除俸祿
(2)久不能輸( )(1分)
A.趕不上 B.繳納 C.運送 D.傳達
17.用“/”為第⑤段劃線句斷句。(3分)
若往而盜若瓜值若之警相毆相持以至于此
18.將第④段劃線句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5分)
眾皆爭往視之,天方寒,賈人衣其父以新衣,而自著敝衣,為凍饑可憐之狀
19.文章第③段主要刻畫了張復齋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形象特點。(2分)
20請以第④段為例,具體分析張復齋在斷案過程中是如何體現(xiàn)“聽訟仁明”的。(3分)
(五)閱讀下文,完成第21—25題。(14分)
相國寺維摩院聽琴序
[宋]曾鞏
①古者學士之于六藝,射能弧矢之事矣,又當善其揖讓之節(jié);御能車馬之事矣,又當善其驅馳之節(jié);書非能肆筆而已,又當辨其體而皆通其意;數(shù)非能布策而已,又當知其用而各盡其法。而五禮之威儀,至于三千,六樂之節(jié)文,可謂微且多矣。噫!何其煩且勞如是!然古之學者必能此,亦可謂難 。
②然習其射御于禮,習其干戈于樂,則少于學,長于朝,其于武備固修矣。其于家有塾,于黨有庠,于鄉(xiāng)有序,于國有學,于教有師,于視聽言動有其容,于衣冠飲食有其度,幾杖有銘,盤桿有戒。在輿有和鸞之聲,行步有佩玉之音,燕處有《雅》《頌》之樂。而非其故,琴瑟未嘗去于前也。蓋其出入進退,俯仰左右,接于耳目,動于四體,達于其心者,所以養(yǎng)之至如此其詳且密也。
③孔子曰:“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蓋樂者,所以感人之心而使之化,故曰“成于《樂》”。昔舜命夔典樂,教胄子,曰:“直而溫,寬而栗,剛而無虐,簡而無傲。”則樂者非獨去邪,又所以救其性之偏而納之中也。故和鸞、佩玉、《雅》《頌》琴瑟之音,非其故不去于前,豈虛也哉!今學士大夫之于持其身、養(yǎng)其性,凡有待于外者皆不能具,得之于內者又皆略其事,可謂簡且易矣。然所以求其放心,伐其邪氣,而成文武之材,就道德之實者,豈不難哉!此予所以懼不至于君子而入于小人也。
④夫有待于外者,余既力不足,而于琴竊有志焉久矣,然患其莫余授也。治平三年夏,得洪君于京師,始合同舍之士,聽其琴于相國寺之維摩院。洪君之于琴,非特能其音,又能其意者也。予將就學焉,故道予之所慕于古者,庶乎其有以自發(fā)也。同舍之士,丁寶臣元珍、鄭穆閎中、孫覺莘老、林希子中,而予曾鞏子固也。洪君名規(guī),字方叔,以文學吏事稱于世云。 (選自《曾鞏集》,有刪改)
21.可填入第①段方框處的虛詞是( )。(1分)
A.哉 B.矣 C.焉 D.也
22.簡要分析第①段的作用。(3分)
2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與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古時先賢學者學習實踐“五禮”和“六樂”,待人處事,一言一行,其禮儀規(guī)發(fā)自內心,禮儀修養(yǎng)細致入微。
B.孔子認為樂可以用來矯正一個人偏狹的性情然后使他們進入中正的狀態(tài),所以一個人的最終成就在于樂。
C.作者通過“古之學者”與“今學士大夫”的對比,強調欲成為君子需倚靠禮樂來形成禮儀規(guī)范,兼修內心,養(yǎng)成高尚品德。
D.本文語言質樸自然,議論、抒情相結合,作者縱論古今,富有學者氣息,對禮樂的態(tài)度也可見作者恭謹、嚴肅的一面。
24.“噫!古之學者,其役之于內外以持其心、養(yǎng)其性者,至于如此,此君子所以愛,日而自強不息,以求至乎極也。然其習之有素,閑之有具如此,則求其放心,伐其邪氣,而成文武之材,就道德之實者, 可謂易矣。”為選文中刪去的一段,請問該段文字放在哪兩段之間更合適?( )(3分)
A.①②段之間 B.②③段之間 C.③④段之間 D.④段之后
25.概括本文寫作意圖。(4分)
三 寫作(70分)
26.有人認為苦難可以使人變得崇高,也有人認為倒是幸福能做到這一點。
你怎么看?請寫一篇文章,談談你的思考。
參考答案
1.(1)烏鳥私情
(2)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3)放浪形骸之外 王羲之
2.(1)(2分)B (2)(3分)D
3.自身以外的經驗。(2分)
4(3分)作為寫作者,我們其實都擁有財富,它就在我們家的噴泉底下,問題是你能不能挖出來。
5.(3分)D
6.(3分)C
7.(4分)不贊同。本文的主題是經歷“他者”對文學創(chuàng)作的意義,第⑧段以魯迅等人面向西方學習時的激進主義態(tài)度為例手法,進一步揭示了“他者”的意義、價值,以及具有沖擊性的特點,與文本主題一致,并且擴展(升華、深化)了主題的廣度,具有時代意義。引出下文的結論。(評分說明:答“贊同”亦可,言之成理即可。)
8.(4分)。第?段是從作者的視角寫梵高,由木心的詩想到梵高的《星空》,意在表明木心如同梵高一樣,雖歷經磨難,但始終對未來抱著希望。第?段是從木心先生自己的視角寫梵高,引用了木心的詩句“梵高在博物館,我在路上”,意在突出了木心藝術追求的高度和執(zhí)著前行的堅韌。
9.(4分)畫線句運用擬人手法,生動形象地寫出木心的畫作的價值在平時并不被很多人理解/在平時沒有人理解,只有懂畫之人/知音才能理解他作品的真正含義。以畫的視角,表現(xiàn)木心對知音的渴望。
10.(3分)含蓄地表現(xiàn)了木心坎坷的一生和藝術創(chuàng)作上的追求及成就深深感染了作者,引起了作者無盡的思考。“思緒如雨”。末段以景結尾,言有盡而意無窮,留給讀者情感體會的廣闊空間/比喻【手法】亦可;首尾呼應,“細雨如絲”呼應了首段“煙雨迷離”,使文章結構嚴謹(只寫“首尾呼應”四字不給分,需要點明具體呼應的內容),使得意境和諧圓融。
11.(5分)觀點:“只有把你的經驗跟其他經驗進行碰撞,你才會找到你的特點,重新找到那個陌生的自己”。
出生于江南水鄉(xiāng),烏鎮(zhèn),青春少年時期的飽讀詩書、醉心繪畫寫生的成長經驗成為木心積淀文學、繪畫、藝術素養(yǎng)的“他者”;文革期間,飽受精神和肉體的折磨與痛苦的慘痛經歷,磨礪著他堅持創(chuàng)作,點亮不屈的精神;而旅居美國紐約的生活經驗成為木心觀察生活的“他者”,幫助他學貫中西,重新審視藝術的真諦;晚年落葉歸根,以一生和世間的美好相濡以沫,相攜到老。
12.(1分)B
13.(2分)A
14.(5分)棄婦與逐臣都難以把握自身的命運,也都曾遭遇困境但最終沒有妥協(xié)。眾多文人在創(chuàng)作中也開始以棄婦喻逐臣、以男女喻政治、喻君臣,這對后世中國文學的發(fā)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詩人自比“宕子妻”,以棄婦的不幸遭遇來比喻自己在政治上被排擠的境況。/通篇表面上描寫思婦訴說被夫君遺棄的哀怨情懷,實際上暗喻自己被長兄疏遠排斥的苦悶和郁抑。
以棄婦與丈夫的離異來比喻他和身為皇帝的曹丕之間的生疏“甚于路人”、“殊于胡越”。詩人有感于兄弟之間“浮沉異勢,不相親與”,進一步以“清路塵”與“濁水泥”來比喻二人境況懸殊。“愿為西南風,長逝人君懷”,暗吐出思君報國的衷腸;而“君懷良不開,賤妾當何依”,則對曹丕的絕情寡義表示憤慨,流露出無限凄惶之感。
全詩處處從棄婦的哀怨著筆,句句暗寓詩人的遭際,詩情與寓意渾然無間,意旨含蓄。
15.(2分)(1)上疏、奏報 (2)詢問
16.(2分)(1)A (2)B
17.(3分)若往而盜若瓜/值若之警/相毆相持/以至于此
18.(5分)大家都爭相去看斷案,天氣正寒冷,商人拿新衣服 給他父親穿,而自己穿著破衣服,裝出又凍又餓讓人同情的樣子。
19.(2分) 仁愛百姓(改:仁民愛物) 不屈權貴
20.(3分)他先假意責罵商人的父親不體恤自己的兒子,并假意杖擊他,然后暗中觀察商人的表情,發(fā)現(xiàn)他沒有任何變化,從而指出商人所說的“孝”實為虛辭,此為“明”;
而后拿出商人行賄的錢財給予其父親養(yǎng)老,此為“仁”。
21.(1分)B
22.(3分)寫古代學者學習六藝的困難,不僅要學技藝,還要掌握很多禮節(jié),表明禮樂的繁雜豐富和重要。為后文的對比論證做鋪墊/引出后文關于修習禮樂對保持心性、涵養(yǎng)品格的教化作用的議論。
23.(3分)B
24.(3分)B
25.(4分)本文通過論述樂對于修身的重要作用和記敘相國寺維摩院聽琴之事,旨在表達對古之學者將禮樂內化于心的仰慕之情,呼吁/勸誡今之學士應該重視修習禮樂,修身養(yǎng)性成為君子。贊揚洪君擅長彈琴能用琴音涵養(yǎng)內心,表達向洪君學習彈琴以提高自身修養(yǎng)的愿望和自勉之情。
思源教育(原上海交大思源進修學院,簡稱思源教育)成立于1996年,自建校以來,秉承交大校訓,依托名校師資,提供專業(yè)的托班輔導、青少年英語輔導、小學輔導、初中輔導、高中輔導、高考高復、三校生高復、藝考生文化課等,學生遍及全市各區(qū),至今已幫助六萬多余名學子取得優(yōu)異成績,成功考入理想的各級院校!20余年來思源已成為“中考教學研究中心”、“中學個性化學習教育基地”、“快速學習法”實驗學校。
32035781/62581699 徐匯三校生高復校區(qū)
(詳情請點擊) 徐匯區(qū)廣元西路12號(工商銀行隔壁)021-64680311 思源教育徐匯校區(qū)
(詳情請點擊) 徐匯區(qū)南丹東路238號2層62932552/62932882 思源中高考學習中心
(詳情請點擊) 徐匯區(qū)華山路1988號匯銀大廈北樓6樓619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