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2-07 09:57 點擊:
1、兩千年的一天,亞歷山大巡游某地,遇見正躺著曬太陽的第歐根尼,這位世界之王上前自我介紹:“我是大帝亞歷山大。”哲學家依然躺著,也自報家門:“我是狗兒第歐根尼。”大帝肅然起敬,問:“我有什么可以為先生效勞的嗎?”哲學家的回答是:“有的,就是——不要擋住我的陽光。”據(jù)說亞歷山大事后感嘆道:“如果我不是亞歷山大,我就愿意做第歐根尼。”這真是一個可愛的故事,大帝的威嚴和虛心,哲學家的淡泊和驕傲,皆躍然眼前。
2、“時間是一個玩骰子的兒童,兒童掌握著王權!” 赫拉克利特如是說。我仿佛看見他以鄙夷的目光越過圍觀者望著人類,冷笑道:人類呵,你們吃著,喝著,繁殖著,傾軋著,還搞什么政治,自以為是世界的主人。殊不知你們的命運都掌握在一個任性的孩子手里,這孩子就是時間,它像玩骰子一樣玩弄著你們的命運,使你們忽輸忽贏,乍悲乍喜,玩厭了一代人,又去玩新的一代,世世代代的人都要被他玩弄,被他拋棄……
3、法國畫家雷杜德一生只畫玫瑰,整整二十年,他記錄了170種玫瑰的姿容,繪成了被譽為“玫瑰圣經(jīng)”的《玫瑰圖譜》,至今無人逾越。
4、有人問周國平:不去想那些人生的大問題,豈不可以活得快樂一些?周國平于是用英國哲學家約翰•穆勒的話來回答:不滿足的人比滿足的豬幸福,不滿足的蘇格拉底比滿足的傻瓜幸福。因為前者的快樂更豐富。
5、古羅馬哲學家塞內卡身為宮廷重臣,他不但不拒絕、而且享盡榮華富貴。不過,在享受的同時,他內心十分清醒,用他的話來說便是:“我把命運女神賜予我的一切——金錢,官位,權勢——都擱置在一個地方,我同它們保持很寬的距離,使她可以隨時把它們取走,而不必從我身上強行剝走。”他說到做到,后來官場失意,權財盡失,乃至性命不保,始終泰然自若。
6、狄更斯在《雙城記》中所說:“這是一個黑暗的時代,也是一個光明的時代,這是一個絕望的年代,也是一個充滿希望的一個時代”。沒錯,我們看待這些問題要從兩個方面去看,在看到表面之后,更要看到其中說影射出來的東西。
7、“別在平原上停留/也別去爬得太高/打從半高處觀看/世界顯得最美好”尼采這首名為《處世之道》的詩讓我想起了林語堂在《誰最會享受人生》中的“擺脫過于煩惱的生活和太重大的責任,實行一種中庸式的”無憂無慮的生活哲學。
8、有這樣一則猶太諺語:你需要經(jīng)常在口袋里裝上兩張紙條。一張上寫著“我只是一粒塵埃”;另一張上則寫著“世界為我而造”。的確,我很渺小,置身蕓蕓眾生之中,滄海一粟。可我又很重要,立于茫茫天地之間,獨一無二,不可替代。
9、黃侃有一句經(jīng)典名言:五十之前不著書。這句話半個世紀后還在武漢大學校園內廣為流傳,成為他治學嚴謹?shù)淖C明。黃侃生前,章太炎曾多次勸他著書立說,但黃終不為所動。黃侃去世時年僅50歲,雖未出版任何著作,卻成為海內外公認的國學大師。
10、難忘愛因斯坦的那句話,“踩著別人腳步走路的人,永遠不會留下自己的腳印”。
11、當代著名作家池莉說:“一個人一生可做的事情很多,但世上不知多少聰明人,一生沒做好一件事。”
12、有人問古希臘哲學家芝諾:“誰是你的朋友?”他回答:“另一個自我。”人生在世,不能沒有朋友。在所有朋友中,不能缺了最重要的一個,那就是自己。缺了這個朋友,一個人即使朋友遍天下,也只是表面的熱鬧而已,實際上他是很空虛的。
13、希臘哲人大多討厭饒舌之徒。泰勒斯說:“多言不表明有才智。”喀隆說:“不要讓你的舌頭超出你的思想。”斯多噶派的芝諾說:“我們之所以有兩只耳朵而只有一張嘴,是為了讓我們多聽少說。”一個青年向他滔滔不絕,他打斷說:“你的耳朵掉下來變成舌頭了。”
14、肖伯納說:“人生有兩大悲劇,一是沒有得到你心愛的東西,另一是得到了你心愛的東西。”我曾經(jīng)深以為然,并且佩服他把人生的可悲境遇表述得如此輕松俏皮。但仔細玩味,發(fā)現(xiàn)這話的立足點仍是占有,所以才會有占有欲未得滿足的痛苦和已得滿足的無聊這雙重悲劇。如果把立足點移到創(chuàng)造上,以審美的眼光看人生,我們豈不可以反其意而說:人生有兩大快樂,一是沒有得到你心愛的東西,于是你可以去尋求和創(chuàng)造;另一是得到了你心愛的東西,于是你可以去品味和體驗?
15、波蘭女詩人維斯瓦娃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之后,該獎的一位得主愛爾蘭女詩人希尼寫信給她,同情地嘆道:“可憐的、可憐的維斯瓦娃。”而維斯瓦娃也真的覺得自己可憐,因為她從此不得安寧了,必須應付大量來信、采訪和演講。她甚至希望有個替身代她拋頭露面,使她可以回到隱姓埋名的正常生活中去。
16、塞涅卡說:愿意的人,命運領著走;不愿意的人,命運拖著走。他忽略了第三種情況:和命運結伴而行。
17、楊絳先生的作品《我們仨》結尾的一句話是:“我清醒地看到以前當作我們家的寓所,只是旅途上的客棧而已。家在哪里,我不知道。我還在尋覓歸途。”
18、有人問泰勒斯,什么是最困難之事,回答是:“認識你自己。”接著的問題:什么是最容易之事?回答是:“給別人提建議。”這位最早的哲人顯然是在諷刺世人,世上有自知之明者寥寥無幾,好為人師者比比皆是。
19、活著總得等待什么,哪伯是等待戈多。有人問貝克特,戈多究竟代表什么,他回答道:“我要是知道,早在劇中說出來了。”事實上,我們一生都在等待自己也不知道的什么,生活就在這等待中展開并且獲得了理由。
20、自我似乎喜歡捉迷藏,如同蒙田所說:“我找我的時候找不著;我找著我由于偶然的邂逅比由于有意的搜尋多。”這個自我,擺脫了一切社會的身分和關系,來自虛無,歸于虛無。難怪我們和它相遇時,不能直面相視太久,便要匆匆逃離。
21、華滋華斯說:“孩子是大人的父親。”我這樣來論證這個命題——孩子長于天賦、好奇心、直覺,大人長于閱歷、知識、理性,因為天賦是閱歷的父親,好奇心是知識的父親,直覺是理性的父親,所以孩子是大人的父親。
22、耶穌說:“你們如果不回轉,變成小孩子的樣子,就一定不得進天國。”帕斯卡爾說:“智慧把我們帶回到童年。”孟子說:“大人先生者不失赤子之心。”幾乎一切偉人都用敬佩的眼光看孩子。在他們眼中,孩子的心智尚未被歲月扭曲,保存著最寶貴的品質,值得大人們學習。
23、作為英國人,毛姆生下來便是基督徒,而基督徒是把天主教視為異教的。有一天,他忽然想到,他完全可能生在德國南方,成為一個天主教徒,那樣他就要因為并非自己的過錯而作為異教徒受懲罰了。這未免太荒謬。這樣一想,他從此不信教了。
24、蘇格拉底說:“我知道我一無所知。”他心中有神的全知,所以知道人歸根到底是無知的,別的人卻把人的一知半解當成了全知。心中有完美,同時又把不完美作為人的命運承受下來,這就是哲人。
25、歌德說得好:“虔誠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是通過靈魂的最純潔的寧靜達到最高修養(yǎng)的手段。”從本義來說,虔誠是對待信仰的一種認真的態(tài)度,而不是信仰本身。一個人倘若并沒有真正的信仰,卻要做出虔誠的姿態(tài),我們就有理由懷疑他別有所圖。因此,我認為歌德接下來說的話是一針見血的:“凡是把虔誠當作目的和目標來標榜的人,大多是偽善的。”
26、王爾德有一句名言:“我們都生活在陰溝里,但我們中有些人仰望星空。”一個為生存掙扎的窮人是生活在陰溝里,一個為財富忙碌的富人也是生活在陰溝里。然而,不論窮人富人,總有一些人的靈魂覺醒了,看到了頭頂上的星空,心中有了精神的目標。
27、盧梭說:“大自然塑造了我,然后把模子打碎了。”這話聽起來自負,其實適用于每一個人。可惜的是,多數(shù)人忍受不了這個失去了模子的自己,于是又用公共的模子把自己重新塑造一遍,結果彼此變得如此相似。
28、袁隆平大學畢業(yè)將去農(nóng)村,他媽媽對他說,孩子,你要準備吃苦啊。袁隆平說我不怕,我還有一把小提琴。
29、有人問古希臘哲學家安提斯泰尼:“你從哲學中獲得了什么呢?”他回答說:“同自己談話的能力。”正是這種能力的獲得,人的思想和情感才有了往高尚和純粹境界提升的可能。
30、“無窮的遠方,無數(shù)的人們,都和我有關。”這是魯迅先生的一句話。這里的“我”是指我們每個人自己,“我”的存在對所有的人和事物都有影響。當世界變得越來越小,人們的情感和價值觀越來越多元化的時候,無論看遠方,還是看身邊,魯迅的這句話都會讓我們想到很多……
31、馬克•吐溫與朋友郝威爾準備去遠郊春游,出門時恰遇大雨。郝威爾見到大雨,不禁悒悒不樂,他問馬克•吐溫:“你看這雨會停么?”馬克•吐溫回答:“所有的雨都會停的。”
32、有位書法家對一位用廢報紙練字的人說:“如果你用最好的紙來寫,你可能會寫得更好。”那人很奇怪地問原因,書法家笑而不答,那人頓悟。還有這樣一則諺語:“如果你想翻墻,請先把帽子扔過去。因為你的帽子在那邊,你已經(jīng)別無選擇,要想方設法地翻過去。
33、美國作家阿扎洛夫,前半生努力和勤奮,取得輝煌的成就。然而,他在后半生,喪失理智地與一個叫馬利丁的文壇小丑較上了勁,與其在小報展開了長達數(shù)年的論戰(zhàn),將其視為對手。結果,這個馬利丁靠著他既得到了名又得到了利,而他,在無端地空耗青春與生命的同時,竟成為世人恥笑的對象,從此一蹶不振,郁郁而終。
34、哲學家維特根斯坦說:“我貼在地面步行,不在云端跳舞。”“貼地步行”和“云端跳舞”,其實就是人生的兩種態(tài)度,前者務實勤懇,后者恣情妄為,相比之下優(yōu)劣自現(xiàn)。人生在世,多后者而缺前者,惰性使然。殊不知,前者雖苦,沒有后者的光鮮誘人,卻真正是每個人經(jīng)營一生的必需給養(yǎng)。
35、有一位詩人這樣寫道:“你要搞清楚自己人生的劇本——不是你父母的續(xù)集,不是你子女的前傳,更不是你朋友的外篇。”
36、把每一個黎明看作生命的開始/把每一個黃昏看作生命的小結/讓每一個這樣短短的生命/都能為自己留下一點兒可愛的事業(yè)的腳印/和你心靈得到實質的痕跡。在生命歷程中,我們每個人都會留下自己的腳印和痕跡。只是這腳印和痕跡有的清晰,歷經(jīng)歲月而不蝕;有的模糊,不待日久而消失。
37、“在音樂歷史中有這樣一個時刻;各人對立面都一致了,所有的緊張關系都消除了。莫扎特就是那個燦爛的時刻。”這是美國音樂學者約瑟夫•馬克利斯對他的贊美。有人說,這句話不僅僅是對莫扎特音樂的贊美,它還能引發(fā)人們對個人事、身邊事、國家事、天下事的思考或感悟。
38、日本作家東山魁夷在《聽泉》種寫道:人人心中都有一股快樂泉水,日常的煩亂生活,遮蔽了它的聲音。
39、紀德說:“只有在變動中,我才能尋得自我的均衡。”這句話有點哲理的味道。變是流動的,在流動中,才可以透現(xiàn)生命的真諦,正如一道流水,流動才顯見明澈;不流動,便是一泓死水,死水是暗澹的。
40、海明威在諾貝爾授獎儀式上的書面發(fā)言,僅一千字,其結尾是:“作為一個作家,我已經(jīng)講得太多了。作家應當把自己要說的話寫下來,而不是講出來。”??思{拒絕與人討論自己的作品,因為:“毫無必要。我寫出來的東西要自己中意才行,既然由己中意了,就無須再討論,自己不中意,討論也無濟于事。”
41、??思{告訴他的傳記作者:“作為一個不愿拋頭露面的人,我的雄心是要退出歷史舞臺,從歷史上銷聲匿跡,死后除了發(fā)表的作品外,不留下一點廢物。”
42、昆德拉認為,卡夫卡在臨死前之所以要求毀掉信件,是恥于死后成為客體??上У氖?,卡夫卡的研究者們紛紛把注意力放在他的生平細節(jié)上,而不是他的小說藝術上。
43、難忘民國才女林徽因的話:“真正的平靜,不是避開車馬喧囂,而是在心中修籬種菊。”
44、“我已決定不再當眾唱歌,因為我想告訴大家,我是一名運動員,不想做一名歌手”——在筆者看來,劉翔這句話的完美可以和他在雅典奧運會上震撼世界的表現(xiàn)媲美。劉翔是在拒絕央視春節(jié)晚會“賣唱”要求時說這番話的。
45、張愛玲說,現(xiàn)世安穩(wěn),歲月靜好。區(qū)區(qū)八個字,把人生的高妙境界描摹得筋骨畢露。其實,這樣的安穩(wěn)和靜好并不是高不可及,而是近在生活的舉手投足之間,低在路邊那一朵鵝黃的蒲公英花蕊里。
46、張愛玲《茉莉香片》卷首曾寫道:“我給您沏的這一壺茉莉香片,也許是太苦了一點。我將要說給您聽的一段香港傳奇,恐怕也是一樣的苦。”每種味道都有屬于它的心情與故事。
47、被尊稱為“師中之師”的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在雅典市場上閑逛,看了那些琳瑯滿目的貨攤后驚嘆:“這里有多少我用不著的東西??!”
48、日本作家芥川龍之介曾說過這樣一段話:“為使人生幸福,必須熱愛日?,嵤?。云的光彩,竹的搖曳,雀群的鳴聲,行人的臉孔——需從所有日常瑣事中體味無上的甘露。問題是,為使人生幸福,熱愛瑣事之人又必須為瑣事所苦……為了微妙地享受,我們又必須微妙地受苦。”
49、要給母親做一件漂亮的衣服,等我賺到錢以后∕要給母親買好吃的,等我找到工作以后∕要讓母親坐趟飛機,等我成為富豪之后……小時候我想為母親做很多事∕每次結論都以“以后”結束∕但那時我不知道,其實沒有“以后”。這是韓國總統(tǒng)李明博《母親》一書中的一節(jié)。在生活中,我們每個人可能都有過這樣的心態(tài):不僅對待親人如此,對待一些事情也是這樣。
50、詩人趙麗宏曾經(jīng)說過,一個人心靈中美好的事物就是一棵會開花的綠樹。我們只有好好守護它,才能期待它綻放美麗的花朵。
51、梭羅說:“一個人越是有許多事情能夠放得下,他就越是富有。”生活中,放下是一種智慧,是一種境界。
52、聽書法家說/書道之深,著實莫測/歷代的權貴們/裝點門面/都喜歡弄點文墨附庸風雅/他們花一輩子功夫/把“功名利祿”幾個字/練得龍飛鳳舞/而那個最簡單的“人”字/缺骨少肉,歪歪斜斜……這是詩人張志民的一首小詩。
53、陳省身教授留給后人的遺言是“我要走了,天堂里,也一定有數(shù)學之美”。就是這樣一位曾經(jīng)慶幸數(shù)學領域沒有諾貝爾獎的數(shù)學大師,終其一生始終以樸實無華的原始風貌,站成一座淡泊于功名利祿的大山。
54、巴爾蒙特說:“我來到這個世界,為的是看太陽,和蔚藍色的原野。我來到這個世界,為的是看太陽,和連綿的群山。我來到這個世界,為的是看大海,和百花盛開的峽谷。”
55、袁隆平說:“6歲時一次郊游,曾在武漢郊區(qū)參觀了一個園藝場。滿園里郁郁蔥蔥,到處是芬芳的花草和一串串鮮艷的果實。”時隔60多年的漫長歲月,袁隆平憶及當年兒時的感受,仍不免雙眼閃爍,神采煥發(fā)。這片美麗的記憶,成了他心目中永遠的夢幻。
56、東山魁夷說過:“人人心中都有一股泉水。日常的煩亂生活,遮蔽了它的聲音。當你夜半突然醒來,你會從心靈的深處,聽到幽然的鳴聲。那正是潺渡的泉水啊!”人人心中都有一汪清泉,它洗滌著你的靈魂,滋潤著你的生命。只因為日常生活的瑣碎紛雜才掩蔽了它的環(huán)佩妙音,朦朧了它的晶瑩碧透。
57、數(shù)學家高斯18歲時解開了一個有兩千多年歷史的數(shù)學懸案!多年后,高斯回憶說:如果導師告訴我那是一道兩千多年沒有解開的難題,我不可能在一個晚上就把它解答出來。海倫•凱勒說:我沒有見過這個世界,所以我可以描繪出更加美麗的世界。
58、“人,詩意地棲居在大地上”,這是德國哲學家海德格爾在哲學思辨中遨游半輩子后的幡然醒悟。的確,除了我們生活的物質世界之外,我們還有一個精神家園,一個詩意的家園在。在這一家園中,我們可以享受文學、音樂、愛情、親情……從而獲得精神的幸福和滿足。不管你閑居陋巷還是身陷縲紲,只要你的心靈是自由的,只要你不愿為五斗米折腰,不汲汲于富貴,不醉心于功名,那么你就能超越物質化的生活,擺脫塵世的羈絆,從而打造屬于自己的精神家園,獲得詩意般的美好人生。
59、英國文學家王爾德有一天走進一家花店,要求把櫥窗里的花取出一部分。店里的人照他的要求去做,并問他要買多少。王爾德說,我不想買花,只是我看它們太擁擠了,怕他們被擠壞,想讓它們輕松一下。懂得花的悲歡,體恤花的疼痛,他是花的知己,也讓自己的心靈搖曳如花。他不會錯過鉆入衣袖的一只蝴蝶,也不會浪費人生的每一幅美景。做一朵花的知己,就是住進心靈的春天里。
60、紅塵滾滾,人海茫茫。面對熙熙攘攘的人群,梵高只把他們分成兩類:一類人總是千方百計地讓自己活出“樣兒”來,一類人則懷著平常心只圖活出“味兒”來。
61、意大利著名作家莫拉維亞說過一句話:“生活中最可怕的東西,正是生活。”人世間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都是凡人,凡人的生活就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年365天都是那么平淡度過,談何可怕?活得天天有味兒,活得快樂、舒適,更是可貴。
62、記得美國作家海明威說過:“沒有人是座孤島,獨自一人,每個人都是一座大陸的一片,是大地的一部分。如果一小塊泥土被海卷走,歐洲就少了一點,如同一座海島少一些一樣;任何人的死亡都是對我的縮小,因為我是處于人類之中。”
63、人的思想是有重量的嗎?哲學家的回答是:“當一個人思考時,智慧、真理、快樂以及成功都會向著他傾斜。”
64、我記得20世紀70年代聯(lián)合國秘書長見周恩來,嘆其風采,說是在你面前,我們西方人還是野蠻人。這話不管是真心還是辭令,確是說出一種真實。西洋人因為身材的強大,固然在模樣上占了便宜,可是真要遇見優(yōu)異的中國人,那種骨子里的儒雅凝練,實在是西方人所不及的。好比中國畫的墨色,可以將西洋的五彩繽紛比下去。你將魯迅先生的相貌去和西方文豪比比看,真是文氣逼人,然而一點不囂張。
65、那年蕭伯納在上海見魯迅,即稱贊他好樣子,據(jù)說老先生應聲答道:早年的樣子還要好看。這不是魯迅會講話,而是他看得起蕭伯納,也看得起他自己。
66、“借我借我一雙慧眼吧,讓我把這紛擾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這是曾風靡一時的歌曲《霧里看花》中的歌詞。在當今這個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多元和新鮮事層出不窮的世界,擁有一雙“慧眼”顯得尤為重要。
67、看過西方人惡搞政客,日本人把小泉畫成動物,卻沒聽說日本人網(wǎng)上到處惡搞川端康成,聽說過俄羅斯人給普京穿女裝,沒聽說過到處傳播屠格涅夫的涂鴉。
68、“讓心靈先到達那個地方”,約翰•戈達德道出了一個令人深思的哲理――在人生的旅途上,能夠最終領略美妙風景的,必然是那些強烈渴望登臨并為之不懈跋涉的追尋者。是心靈的渴望,開闊了求索的視野,是心靈的飛翔,催動了奮進的腳步,是心靈的富有,孕育了生命的奇跡……一句話,欲創(chuàng)造人生的輝煌,需首先讓心靈輝煌起來。如此,請我們記住一位并不著名的詩人著名的詩句:“目光無法抵達的遠方,我們擁有心靈。”
69、曾見過這樣一張名片:“我,沙葉新。上海人民藝術劇院院長——暫時的;劇作家——永久的;某某理事、某某教授、其某顧問、某某副主席——都是掛名的。”這個沙葉新,既風趣幽默,也耿直倔強;既善良憨厚,也嫉惡如仇,可說是一個地地道道的性情中人。
70、女詩人艾米莉說:“我是無名之輩。”心中常常默念著這句話。
71、魯米說人生就像是一家客找。喜悅、沮喪、卑鄙一瞬間來臨,就像一個個意外的訪客,而我們必須歡迎和招待每一位客人,即便他們是一群悲傷之徒將掃蕩我們的客房,也要心懷期望,期望他們或許將為我們打掃并給我們帶來喜悅;對于陰暗的思想、羞恥和怨恨,我們也要笑臉相迎,因為他們都是指引我們人生的向導。
72、世界知名作家茨威格在《象棋的故事》里寫一個被囚禁的人無所事事,度日如年,在獲得一本棋譜后,他整天研究棋譜,并在腦子里對弈,于是日子過得飛快??墒巧钪杏腥艘驗樽员岸c成功擦肩而過,有人因為嫉妒而與友誼背道而馳,也有人因為緊張而與從容緣慳一面……
73、顧城曾經(jīng)說過:“我想在地上畫滿窗子,讓所有習慣黑夜的眼睛,都習慣光明。”其實顧城又何嘗不是想打開心靈的窗戶,卸下塵世的紛繁雜擾,讓那顆出居已久的心馳騁于藍天白云風卷云舒的超凡脫俗的忘我境界之中呢?
74、川端康成的生命最終在不堪忍受的擁擠中凋謝了。離開這個世界之前,他曾無助地嘆息:“太擁塞了!”“我希望從所有名譽中擺脫出來,讓我自由。”于是,在巨大的精神壓力面前,這位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終于崩潰。那一刻,櫻花落了一地。
75、聞一多在《色彩》中吟道:“生命是張沒價值的白紙,自從綠給了我發(fā)展,紅給了我情熱,黃教我以忠義,藍教我以高潔,粉紅賜我以希望,灰白贈我以悲哀;……從此以后,我便溺愛于我的生命,因為我愛他的色彩。”人生的色彩無不從一張白紙開始,用心中七彩的筆,描繪出屬于自己的色彩。
76、汪曾祺先生曾說:文學評論就像是湖中的倒影,它不是樹本身,但有時卻比樹還清新、美麗。這是汪曾祺從自己的創(chuàng)作經(jīng)驗中體會到文學批評的重要性。
77、我時時刻刻銘記著梁遇春先生的一句哲語:“古來成大事者不過是知其不可而為之。”這句話有些冷峻有些無情,然而我品覺出它骨子里沉厚的積極與有為。
78、“你拋棄了我的羔羊,所以我要回到羅馬,讓他們再釘我一次。”耶穌對彼得說的這番話,即便不是信徒,也能感受到其中的美感與力量。更毋言加繆筆下的西西弗——在無盡的苦役前的微笑,即便巨石千百次落下的定局里,這樣的不放下,已足以戰(zhàn)勝絕望。
79、自1986年德國學者烏爾里希•貝克出版《風險社會》以來,他所斷言的那個社會似乎正以加速度來到我們的身邊。他認為,我們生活在文明的火山上,風險威脅的潛在階段已經(jīng)接近尾聲了,不可見的危險正在變得可見。貝克這樣比較過去和今天:“階級社會的推動力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我餓!風險社會的集體性格則可以用另一句話來概括:我怕!”
80、在一次追思“文化昆侖”錢鐘書先生的活動中,清華大學一位老師這樣說:“‘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前面還有兩句是‘格物致知,誠意正心’,這便是讓我們心有所止,心在焉。錢先生學問做得如此出色,就是因為‘心在焉’。”但是看看我們周圍,看看我們今天這個社會,有多少人則是“心不在焉”……
81、夏丏尊先生在《生活的藝術》中寫道:在弘一法師的世界里,百衲衣、破卷席、舊毛巾一樣好;青菜、蘿卜、白開水同樣好。咸也好,淡也成,樣樣都好。能在瑣屑的日常生活中咀嚼出它的全部滋味,能以歡愉的心情觀照出人生的本來面目。這種自在的心境,宛如一輪皓月,是何等空靈的境界!
82、“柔藤不借撐特力,臥地開花落不驚”,這樣簡單的一句話,涵蓋了齊白石老人一生的處事態(tài)度和人格魅力。他常以藤自喻,他畫的藤也就如其人。他是天真可愛的,可愛得毫不掩飾。
83、世界上最著名的雜志之一《生活》的辦刊核心是“去看生活;去看世界;去見證偉大的事件;去端詳窮人的面孔和偉人的手勢;去看奇異的事物——機器、軍隊、人群、叢林和月亮的影子;去看人的杰作——他的畫作、高樓和發(fā)現(xiàn);看墻后的,看房內的;看危險的;看男人愛的女人和孩子們;去看并享受著快感;去看并震撼;去看并領悟。”生活中有太多的美麗、精彩、奇異和感動,你所看到的生活恰恰也在豐富充實著你的生活。生活得最有意義的人,并不就是年歲活得最久的人,而是對生活最有感受的人。
84、我喜歡《唐子西語錄》中的兩句詩:山僧不解數(shù)甲子,一葉落知天下秋。這是說山上的和尚不知道如何計算甲子日歷,只知道觀察自然,看到一片樹葉落下就知道天下都已是秋天了。
85、一位不知名的畫師向著名畫家門采爾訴苦說:“為什么我畫一幅畫只需要一天工夫,而賣掉它卻要等上整整一年呢?”門采爾很嚴肅地說:“倒過來試試吧,親愛的!”
86、卡爾•薩根在《宇宙的邊疆》中說:“地球是我們的家,我們的母親。人類是在這里誕生和成長的,是在這里成熟起來的。正是在這個星球上,我們激發(fā)了探索宇宙的熱情。也正是在這里,我們正在痛苦和不安之中掌握我們自己的命運。”
87、1931年12月3日,在清華大學校長就職典禮上,梅貽琦留下了中國大學史上最著名的一句話:“所謂大學者,非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他本人從來沒有被稱為“大師”,但在他的任內,卻為清華請來了眾多的大師,并為后世培養(yǎng)出了眾多的大師。他被稱為清華“永遠的校長”。在遍布世界的清華校友心目中,提到梅貽琦就意味著清華,提到清華也就意味著梅貽琦。
88、據(jù)愛戈六記1830年4月5日歌德的談話,歌德恨一切戴眼鏡的人,說他們看得清楚他臉上的皺紋,但是他給他們的玻璃片耀得眼花繚亂,看不出他們的心境。
89、林肯的蓋茨堡演說稿,寫在他從暫時居住的朋友家中借來的普通信紙上。海明威用一枝普通的鋼筆寫作。梵高作畫時,調色盤上很少超過6種色彩??傊?,你擁有的工具與創(chuàng)造力之間,根本毫不相干?;ㄇ蔚墓ぞ?,只是讓二流角色多一根藏身的柱子罷了。這些人藏在柱子后頭,但柱子幫不了忙,只會礙事。柱子愈大,心理上對它的依賴愈深,就會造成愈大的阻礙。
90、幾年前,中山大學朱熹平教授和清華大學兼職教授曹懷東因徹底證明國際數(shù)學界百年重大難題——龐加萊猜想,備受人們關注。當有人問朱熹平成功秘訣時,他說:“把失敗看成常態(tài),把成功當作偶然。”
91、賈樟柯在一部電影的花絮中接受采訪,當有年輕人問:“誰能救救我們?”他說:“我的回答可能會讓年輕人不舒服:這是奴才的思維。永遠不要等著誰來救我們。每個人應該自己救自己,從小救起來。什么叫做救自己呢?以我的理解,就是忠實自己的感覺,認真做每一件事,不要煩,不要放棄,不要敷衍。哪怕寫文章時把標點符號弄清楚,不要有錯別字——這就是我所謂的自己救自己。我們都得一步一步救自己,我靠的是一筆一筆地畫畫。”
92、近日,杭州圖書館向所有讀者免費開放,其中包括乞丐和拾荒者。有讀者對此表示不滿,向館長抱怨說:“圖書館是大雅之堂,允許乞丐和拾荒者進館閱讀,是對其他讀者的不尊重。”館長褚樹青回答:“知識不分高低貴賤,人人都有到圖書館求知的權利。我無權拒絕他們入內閱讀,但你有權選擇離開。”
93、湯姆生在《論雪萊》一文里罵得好:“后世人!后世人跑到羅馬去濺大淚珠,去在濟慈的墓石上刻好聽的殊語,但是海深的眼淚也不能把枯骨潤回生!”
94、對于一顆善于感受和思考的靈魂來說,世上并無完全沒有意義的生活,任何一種經(jīng)歷都可以轉化為內在的財富。而且,這是最可靠的財富,因為正如一位詩人所說:“你所經(jīng)歷的,世間沒有力量能從你那里奪走。”
95、這個世界是方的”“不,這個世界是圓的”。兩個稚嫩的小孩爭執(zhí)著,另外一個小鬼介入了他們的談論:“這個世界是不公平的”。朱德庸的漫畫總是讓人忍俊不禁的同時深想一下生活,現(xiàn)實的生活。倘若一個不諳世事的孩童也深知這世界的現(xiàn)實面目,那我們是不是該絕望了呢?絕望往往無濟于事,只會更加沉淪、頹廢。
96、江河的腳印是巨大的刻槽,森林的腳印是煤炭,一只遠古的海星的腳印是一塊化石,人的腳印是短暫和墓碑和永恒的藝術及語言。愛默生說:“天空中到處是象征;遍地都是備忘錄和簽名;每一個物體渾身都是暗示,在向理解力高超的人說話。”
97、人類良知的火炬還會再像契訶夫手里那樣高擎而熊熊燃燒嗎?契訶夫的名言何等擲地有聲:“文學家不是做糖果點心的,不是化妝美容的,也不是給人銷愁解悶的;他是一個負有義務的人,他受自己的責任感和良心的約束。”垃圾文學、幫閑小品、無病呻吟的偽文化和洋奴藝術,甚至連西方社會也不屑一顧的腐朽藝術、頹廢文化,在今天的商品消費文化時代泛濫成災。這,難道不應該在紀念契訶夫的同時引起人們的反思嗎?
98、弘一法師,他的一個學生曾這樣評價他:“他放棄了安適的生活,拋妻別子,穿破衲,咬菜根,吃苦行頭陀的生活,完全是想用律宗的佛教信仰,去喚醒那沉淪于悲慘惡濁的醉夢中的人群——盡管這注定要失敗,但我們不能離開時代的背景,離開先生的經(jīng)歷,苛求于他。”
99、在《瓦爾登湖》結束語中他說:如果一個人按照夢中指引的方向勇往直前,過他想過的日子,那他就會獲得平時意想不到的成功。生活越簡單,宇宙法則就越不復雜,孤獨不成其為孤獨,貧困不成其為貧困,軟弱不成其為軟弱。
100、有這樣一則廣告語:“人生就像一段路程,重要的并不是目的地,而是沿途的風景。”有的人直奔目的地,忽略了沿途的風景;有的人流連沿途的風景,忘記了目的地;有的人趕路途中,偶爾駐足,美麗的風景讓他忘卻疲勞更好地奔向目的地。
思源教育(原上海交大思源進修學院,簡稱思源教育)成立于1996年,自建校以來,秉承交大校訓,依托名校師資,提供專業(yè)的托班輔導、青少年英語輔導、小學輔導、初中輔導、高中輔導、高考高復、三校生高復、藝考生文化課等,學生遍及全市各區(qū),至今已幫助六萬多余名學子取得優(yōu)異成績,成功考入理想的各級院校!20余年來思源已成為“中考教學研究中心”、“中學個性化學習教育基地”、“快速學習法”實驗學校。
400-678-9493 思源教育龍漕路校區(qū)
(詳情請點擊) 徐匯區(qū)龍漕路223號思源教育32035781/62581699 徐匯三校生高復校區(qū)
(詳情請點擊) 徐匯區(qū)廣元西路12號(工商銀行隔壁)62932552/62932882 思源中高考學習中心
(詳情請點擊) 徐匯區(qū)華山路1988號匯銀大廈北樓6樓619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