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3-09 10:11 點擊:
知識點1:中國古代政論文概述
從先秦至明清,中國古代文人的人生經(jīng)歷大都帶有很濃烈的政治色彩。中國文人盡管總是在“入世”和“出世”的邊緣地帶左右徘徊,其實心中最難割舍的還是仕途政治??梢哉f,除了一部分真正以隱居為樂的人以外,中國古代文人幾乎都很熱衷政治。而古人參與政治、熱衷政治的表現(xiàn)之一,就是留下了數(shù)量繁多、種類繁雜的政論文,這些文章議論時政,觀點鮮明,氣勢澎湃。如賈誼《過秦論》、魏征《諫太宗十思疏》、柳宗元《封建論》、蘇軾《留侯論》、辛棄疾《美芹十論》等。
知識點2:中國古代政論文的特點
1、在論證方法上,多用引證、例證、對比論證。
2、鮮明的語體風(fēng)格,多用排比、反問等修辭格,汪洋恣肆,縱橫捭闔。
3、中國古代政治思想所涉及的問題一般都是現(xiàn)實政治的反映或政治實踐經(jīng)驗教訓(xùn)的總結(jié)。一個王朝成功的經(jīng)驗和失敗的教訓(xùn)往往成為后來的政治家和思想家的素材。他們思考和論證往事的得失,為后代的統(tǒng)治者提供新的治國方針,以糾前代之失,絕少抽象的思辨和繁瑣的論證。
4、古代政論文一般的思想都是奉天法古,三綱五常,仁義道德等;爭論的問題大多是人治和法治、德治和刑治、王道與霸道、民本主義和君主至上、尊賢和尊親、義理和功利等。
5、儒家思想把政治和倫理道德緊密結(jié)合起來,強調(diào)“為政以德”,宣傳“禮義廉恥,國之四維”,講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道,把三綱五常視為治國之本。倫理化的政治思想對中國社會有著極為重要的影響。
①韓非作《說難》,而死于說難,蓋諫說之難,自古以然。至于知其所欲說,迎而拒之,然卒至于言聽而計行者,又為難而可喜者也。
②秦穆公執(zhí)晉侯,晉呂甥往會盟,其為晉游說無可疑者。秦伯曰:“晉國和平?”對曰:“不和。小人曰必報仇,君子曰必報德。”秦伯曰:“國謂君何?”曰:“小人謂之不免,君子以為必歸。以德為怨,秦不其然。”秦遂歸晉侯,范雎見疏于秦,蔡澤入秦,使人宣言感怒雎,曰:“燕蓉蔡澤,天下辯士也。彼一見秦王,必奪君位。”雎曰:“百家之說,吾既知之,眾口之辯,吾皆摧之,是惡能奪我位乎?”使人召澤,謂之曰:“子宣言欲代我相,有之乎?”對曰:“然。”即引商君、吳起,大夫種之事。雎知澤欲困己以說,辯曰:“殺身成名,何為不可?”澤以身名俱全之說誘之。今秦王不倍功臣,不若秦孝公、楚越王,雎之功不若三子,勸其歸相印以讓賢。雎竦然失其宿怒,敬受命,延入為上客。卒之代為秦相者,澤也。秦始皇遷其母,下令曰:“敢以太后事諫者殺之。”死者二十七人矣。茅焦請諫,王召鑊將烹之,焦數(shù)以桀、紂狂悖之行,言未絕口,王母子如初。
③呂甥之言 ① ,蔡澤之說 ② ,若茅焦者,真所謂 ③ 者矣。范雎親困穰侯,而奪其位,何遽不如澤哉?彼此一時也。 (選自《容齋隨筆》,有刪改)
【注】①穰侯:原名魏冉,先后四次擔(dān)任秦國丞相,權(quán)傾一時,后秦昭王用范雎之計使其失勢。
1.根據(jù)本文內(nèi)容,請你判斷韓非的名篇《說難》這一題目的正確讀音,寫在下面括號里。(2分)
說難( )
2.第②段中茅焦進諫一事寫得簡練但富有表現(xiàn)力。請以“死者二十七人矣”為例對此作簡要分析。(3分)
3.根據(jù)上下文的相關(guān)信息,說說蔡澤所說的“商君、吳起、大夫種之事”是怎樣的事?(2分)
4.依次填入文章第③段中的詞語正確的是(2分)
A.①出于義②激于理③劘虎牙
B.①劘虎牙②激于理③出于義
C.①出于義②劘虎牙③激于理
D.①劘虎牙②出于義③激于理
5.請結(jié)合第②段列舉的三個事例,分別概括第①段“難而可喜”中“難”和“喜”是指什么。(用自己的話回答)(3分)
難:
喜:
檢測1:
1.Shuìnán。理解文章的意思,講的是說服別人特別是游說國君的困難。
2.茅焦進諫的事件體現(xiàn)了雙方的沖突,一方是強權(quán)的秦始皇,另一方是雄辯的茅焦,答題時要兼顧雙方人物。答案:這句話在不動聲色中表現(xiàn)了秦始皇的殘暴,扣人心弦,突出了茅焦面臨的巨大危險,使茅焦大義凜然的形象躍然紙上。
3.聯(lián)系一些歷史知識,同時聯(lián)系下文“殺身成名,何為不可”,可以得出以下結(jié)論,即這些人身居要職(功勞卓著),卻被國君殺死。
4.A,三者在辯說的難度上是遞進的,呂甥的話出于公義,而蔡澤的話依賴于道理、邏輯,茅焦的進諫則是虎口拔牙,兇險異常。
5.難:被規(guī)勸者都知道規(guī)勸者要說什么,并做好了拒絕的準備。
喜:最終被規(guī)勸者都言聽計從。
諫成帝營陵寢疏 【西漢】劉向
①臣聞賢圣之君,博觀終始,窮極事情,而是非分明。孝文皇帝居霸陵,顧謂群臣曰:“嗟乎!以北山石為槨①,豈可動哉!”張釋之進曰:“使其中有可欲,雖錮②南山猶有隙;使其中無可欲,雖無石槨,又何戚焉?”夫死者無終極,而國家有廢興,故釋之之言,為無窮計也。孝文寤焉,遂薄葬,不起山墳。
②《易》曰:“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藏之中野,不封不樹,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槨。”棺槨之作,自黃帝始。文、武、周公葬于畢,秦穆公葬于雍橐泉宮祈年館下,皆無丘隴之處。此圣帝明王、賢君智士遠覽獨慮無窮之計也。逮至秦始皇帝葬于驪山之阿,下錮三泉,上崇山墳,其高五十余丈,周回五里有余,水銀為江海,黃金為鳧雁。天下苦其役而反之,驪山之作未成,而周章百萬之師至其下矣。自古至今,葬未有盛如始皇者也,數(shù)年之間,外被項籍之災(zāi),內(nèi)離牧豎之禍,豈不哀哉!是故德彌厚者葬彌薄,知愈深者葬愈微。
③陛下即位,躬親節(jié)儉,始營初陵,其制約小,天下莫不稱賢明。及徙昌陵,增埤為高,積土為山,發(fā)民墳?zāi)梗e以萬數(shù),營起邑居,期日迫卒,功費大萬百余。死者恨于下,生者愁于上,怨氣感動陰陽,因之以饑饉,物故流離以十萬數(shù),臣甚愍焉。陛下慈仁篤美甚厚,聰明疏達蓋世,宜弘漢家之德,崇劉氏之美,光昭五帝三王,而顧與暴秦亂君競為奢侈,比方丘隴,違賢知之心,亡萬世之安,臣竊為陛下羞之。孝文皇帝去墳薄葬,以儉安神,可以為則;秦始皇增山厚藏,以侈生害,足以為戒。初陵之模,宜從公卿大臣之議,以息眾庶。
(選自《漢書·楚元王傳》,有刪改)
【注】①槨:套在棺材外面的大棺材;②錮:用金屬溶液填塞空隙。
1.(2分)“疏”和“表”都是我國古代的一種特殊文體,多用于 。
2.(2分)與“外被項籍之災(zāi)”一句表述內(nèi)容相同的一項是( )
A.《阿房宮賦》中的“一夫作難而七廟隳”
B.《過秦論》中的“一夫作難而七廟隳”
C.《阿房宮賦》中的“楚人一炬,可憐焦土”
D.《過秦論》中的“楚人一炬,可憐焦土”
3.(2分)下列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
A.張釋之向孝文皇帝進言,表明即使陵寢修建得十分堅實,終會被人盜挖。孝文皇帝害怕自己的陵寢被挖掘,因而決定薄葬。
B.秦始皇大建陵墓,陪葬豐厚。天下人被他的勞役所困而反抗,墓地修建還未完成,百萬軍隊已經(jīng)到驪山腳下。
C.文、武、周公、秦穆公,為長久計,實行薄葬,他們都是道德高尚的智者。
D.作者在文末勸說成帝弘揚古帝先人的美德,簡儉薄葬,不要效法暴秦亂君。
4.(4分)本文在論證上很有特色,請選取一個角度加以評析。
檢測2:
1.臣子向君主分條陳述意見的奏章。
2. C。A、D常識性錯誤。B項說的是陳勝吳廣起義的事。題干項籍就是項羽,楚國貴族后裔,在秦末戰(zhàn)爭中燒毀阿房宮。
3. A。“張釋之進曰:‘使其中有可欲,雖錮南山猶有隙;使其中無可欲,雖無石槨,又何戚焉?’夫死者無終極,而國家有廢興,故釋之之言,為無窮計也。孝文寤焉,遂薄葬,不起山墳。”張釋之認為,吸引人來盜墓的是墓中的金銀寶物等別人想要的東西,如果沒有這些東西,就不會有人來盜墓,所以孝文帝決定薄葬。
4.本文先從張釋之勸阻孝文帝的例子引入,說明“死者無終極,而國家有廢興”要“為無窮計”的道理,接著引用《易經(jīng)》的話,列舉文、武、周公、秦穆公等薄葬的正面例子和始皇厚葬失國的反例,正反對比得出“德彌厚者葬彌薄,知愈深者葬愈微”的結(jié)論。第三段聯(lián)系實際,當(dāng)前遷陵,耗費人力物力使得百姓深受其苦,所以希望君王能夠效仿先賢,實行薄葬,不要重蹈始皇的覆轍。也可從論證方法、論據(jù)的選擇、論證語言等角度展開論述。
思源教育(原上海交大思源進修學(xué)院,簡稱思源教育)成立于1996年,自建校以來,秉承交大校訓(xùn),依托名校師資,提供專業(yè)的托班輔導(dǎo)、青少年英語輔導(dǎo)、小學(xué)輔導(dǎo)、初中輔導(dǎo)、高中輔導(dǎo)、高考高復(fù)、三校生高復(fù)、藝考生文化課等,學(xué)生遍及全市各區(qū),至今已幫助六萬多余名學(xué)子取得優(yōu)異成績,成功考入理想的各級院校!20余年來思源已成為“中考教學(xué)研究中心”、“中學(xué)個性化學(xué)習(xí)教育基地”、“快速學(xué)習(xí)法”實驗學(xué)校。
021-64680311 思源教育徐匯校區(qū)
(詳情請點擊) 徐匯區(qū)南丹東路238號2層62932552/62932882 思源中高考學(xué)習(xí)中心
(詳情請點擊) 徐匯區(qū)華山路1988號匯銀大廈北樓6樓619室32035781/62581699 徐匯三校生高復(fù)校區(qū)
(詳情請點擊) 徐匯區(qū)廣元西路12號(工商銀行隔壁)